您现在的位置: 气味医学 > 文章资讯 > 焦点评说 > 正文
观念革命是中药发展的核心
作者:气味医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6

科学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发现,而在于它被人们普遍接受之后。

一件有价值的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受到习惯势力的猛力抨击。所以古往今来的所有科学家,他们最痛苦的时刻不是在获得真理之前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之中,而是在获得真理之后受到全社会的攻击之时。他们在寻求真理过程中不被人知,他们是自由的,一旦获得成功要发表出去,遇到的第一难关是发表难,处处遭拒绝。偶遇机会发表了之后往往没有任何反响,他们要再次寻找机会表现自我。此时此刻,一个反驳言论的出现会使他们兴奋异常,因为他们早已作好了战斗的准备。一鸣惊人的成功者是不存在的,除非他的成就极小,像模特在舞台上亮相一样,哪个美哪个丑一看便知。记者采访时穷追不舍的是发掘科研的过程,科学家愿意表述的恰恰是发现真理之后的斗争。作家和记者不愿记述这些没有硝烟的斗争,他们愿意把成功者的喜悦拿给大家分享,描绘同习惯势力的较量要得罪许多人,甚至会把权威牵涉进去。谁能想到自然科学里的争斗件件都与社会科学密切相关呢。

中国的传统医学与西方的现代医学是不同历史年代产生的两种自然科学,其目的都是服务于健康事业,两种流派之争从来没有停息过,从表面上看是学术之争,而实质上是科学落后的中国与科学先进的西方国家经济利益之争,最明显的事实就是西方国家排斥中医中药。中国的第一部专利法不保护药物的专利权,因为中国研发西药的能力太有限。而中药不取得FDA认可就不能走出国门,而中成药根本无法取得专利保护,因为中成药的配方是公开的,只要在其中加上一味无用的中药,就突破了专利保护。

西药新药的问世要花费十年功夫,耗资数亿美元当然要有专利保护,非大财团而不可为,中药新药可以是一个普通中医,研发者有千万之众,但是他们不会用申报新药的办法把秘密公诸于众。

专利是公开的技术,西药专利保护的是一个化学结构式。侵权界定非常明确。中药专利保护的是配方,配方稍加改变就成为另一个同等功效的药品,无法界定侵权与否。这就是中药新药无法问世的根源。

西药的当家产品是两剂(消毒剂、解毒剂)、四素(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和干扰素)和两酶(消化酶和辅酶)。中药有没有当家产品呢?

公开的没有,不公开的有。

西药的成份皆来源于天然物,来自植物、微生物、动物和矿物(磺胺是唯一的例外),或提纯或人工合成。中药直接取于天然物,其中一部分要经炮制而变性。两药同宗同源,西药有的中药也应有,西医能办到的中医也能办到,而且已经办到了,或许已经超越,但是很难让社会认可,首先是第一道关——办证关就无法通过。

卫生保健与药品都要办证,无可非议。药品与食品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辖,其余的归属卫生部的健康相关产品受理中心管辖。假若一个产品是消毒剂同时又是药品,那么就得分别办证。这两个管理机关又把产品分为多类,隶属于多个部分,对用途单一的西药适用,对中药就成为双重国籍或多重国籍。就以消毒剂为例说明之。

按消毒剂的用途把它分为:空气、皮肤、粘膜、手术器械、地面与器物、水源等,按消毒剂化学成份又分为十三大类。

消毒专家对理想的消毒剂提出了十二条标准,所有的化学消毒剂都不符合这十二条标准,唯有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清菁气味科研所研发的纯植物消毒剂符合理想消毒剂十二条标准,但在办证时却遇到了很大麻烦。首先,不允许使用纯植物消毒剂这一名称。其次,它的应用范围包括空气、皮肤与粘膜消毒,但不准涵盖两大类,只好办皮肤与粘膜消毒。发证时只批准为皮肤消毒,无端把粘膜消毒抹去了,评委中有人曾据理以争,更可气的是加上一个“不可口服”的尾巴,发证人解释:“可口服就成为药了”。检测报告上明明写着完全无毒级,似乎不可口服成为消毒剂的一条标准了。

许多有氧化作用的消毒剂都有除臭作用,上述植物消毒剂的除臭解毒作用更广泛,也做了相应的检测项目,但是在批准时不准列入。空气中微生物和毒气往往是并存的,消毒剂有解毒功能岂不更实用吗?这种机械的分类无异于削足适履。

“可以口服就成为药了”这句话没有说错。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前院长、消毒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早在1998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就说过:“李德敏先生研制的消毒剂是目前植物消毒剂中杀菌力最强的……由于该消毒剂是植物制剂又具有杀菌力强这一特点,必将由该消毒剂派生和发展成许多对人类健康有益的产品。”多省的检测报告证实,它能杀灭一切细菌和病毒,杀菌力不受胃酸和有机物(肠道食物和血清)影响,当然可以进入体内消毒。通过临床证实,它治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当天治愈。治疗乙肝,乙肝病毒载量每月下降2030%,已有治愈的例子。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多种症状能药到病除。治愈艾滋病需要半年至一年,由于受到种种干扰而不能有始有终。皮肤病要数带状疱疹和淋巴结核(中医称老鼠疮)最难医,用该消毒剂治疗轻而易举。

艾滋病病人致死的直接原因是消化不良和腹泻,服消毒剂两个月就能增加体重。病人的长期低热最难医,用消毒剂能立即退热,一位长期观察过治疗过程的西医主医师悄悄地问我:“你在中药中是否掺了西药?我保证不对外人说。”

我反问他:“西药中有没有这样好的药?”那位主医师方悟到自己有点唐突,连声说:“佩服,佩服!”

这种药能治多少种疾病,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凡用它治疗过的病治愈率均达到98%以上,。就以该药在华北制药集团公司职工中服用的临床调查为例,对三十种病和两种除臭作用统计表明,总使用人次22466例,平均治愈率几近百分之百。

具有如此广泛用途的药怎样办证?难倒了申报者,也难倒了药监局。

出现一药治多病本不为奇,中医有异病同治之说,就是说一个药方也治不同的病。药典上也载明一味中药有多种功能主治,何况多味中药乎?

以西药为例,高效消毒剂能杀灭芽胞、病毒和细菌,广谱抗生素能对付几种细菌感染,为什么对中药那么冷酷无情,把它的作用限制得死死的。

学业有专攻,没有渊博的基础知识是专不了的。历史上的中医是不分内外妇儿专科的,同一剂药,头料喝,,二料洗更常见,自从有了西医西药,在政策法规上处处仿效西方,似乎只有这样做才是最科学最先进的,但是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中医中药不分家,一名中医若只会诊病,只会用成药,不会自立配方,与西医何异,人们还承认他是中医大夫吗?

把中药死死地套在某一个框子里面,中医药的优势还存在吗?

教育是观念革命的先导,政策是摧毁旧观念的重炮。良好的教育是培育人材的基石,而保守的政策则成了科技的桎梏。

西医是微观科学,西药向专一用途发展是必然的,中医是宏观科学,中药的多用途性也是必然的。

中医药的发展阻力在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观念的转变在于领导阶层。一种能除百臭、解百毒、杀百菌、治百病的中药能批准上市,老百姓能不认可吗?

让中医药落后的谬论见鬼去吧!`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科研所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南街168号家属院3号楼2单1楼 电话:0710-3515449 E-mail:xfldm1936@163.com
    Copyright © 2006-2011 襄阳市襄城区清菁气味科研所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