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年前就有了中药抗生素
                     ——中药抗生素杂谈之一
2004年11月23日,《楚天都市报》第40版刊登了郝家耕、晁心怡的文章,题目是《抗生素限售考验中药研发潜力》。中药研发潜力还用“考验”吗?中药抗生素研发成功于1978年,上市于1992年,上市前临床试验了4年,上市后又经受了12年临床考验,不过这种中药抗生素的商品名称不叫中药抗生素,而叫“敏芝异味消”,因为它能解毒除臭,故名。1994年更名为“百毒克星”。中医对毒的解释与众不同,将细菌、病毒与毒物统称为毒,“以毒攻毒”就是以药物之毒性攻人体内之毒性也。敏芝异味消也罢,百毒克星也罢,在当时还不能称为“抗生素”,因为抗生素是西药的专利。它只能被列入植物消毒剂,也只能治体表与孔窦的感染,治体内的感染叫药。而中药一个品种只能治一种病,一种中药说能治各种细菌、病毒感染的多种疾病不行,申办新药证书不受理,一种中药申办治疗几十种上百种疾病的新药也不现实。
报纸上登出了“中药抗生素”这一词组,中药与抗生素终于结上了亲,若把它看作一个名词,那就可以理解为抗生素不再是西药的专利权了。抗生素是泊来品,本来被翻译成抗菌素,意为对抗细菌感染的药品,“素”是“元素”、“要素”,成份单纯之意。中药抗生素的成份就不那么单纯了,是混合物,成份很多,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天然化合物,唯独不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中国的第一个中药抗生素敏芝异味消(百毒克星)就是用十三种中草药提取的酒剂,其中化学成份上百种。它办过十一个证,名称按先后秩序是敏芝异味消、佳侣异味消、百毒克星、巨方消毒剂、天宝康、爽得消毒剂、东方草解毒除臭剂和天惊消毒剂等八个。分属于食字号、健字号和消字号三大类。名为消毒剂,但很少将它作为消毒剂使用,用得最多的是治疗疾病,如外伤、皮肤病、眼科、口腔科、呼吸系统、胃肠科、痔瘘科、妇科等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还用于病毒性乙型肝炎、癌症、艾滋病、非典型性肺炎、感冒等等。还大量用于止痛、止痒、消肿、退热、防褥疮等方面。用于净化空气又是一类,被称为“还地球一个清新”的产品,止痛和净化空气的功能与抗生素的功能大相径庭了。
它能替代多种抗生素,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称它为“抗生素之王”,它的抗细菌抗病毒能力是没有一种抗生素可以与之抗衡的。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对病毒无效,而抗生素之王对一切病毒感染应该是都有效,只不过是不可能对一切病毒感染性疾病做临床试验而已,因为新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层出不穷。谁也不能预料今后会出现什么病毒感染人类。既然不知道病毒有多少种,为什么又说对一切病毒有效呢?这话矛盾吗?
不矛盾。人们对消毒剂早有定论,能杀灭芽胞的消毒剂就可以杀灭一切病毒,敏芝异味消就能杀灭芽胞,当然可以杀灭一切病毒。全国消毒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在1998年说过:李德敏先生研究的消毒剂“是目前植物消毒剂中杀菌力最强的消毒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又说:“由于它是纯植物制剂,又有杀力强这一特点,必将由它派生和发展成许多对人类健康有益的产品”。
1998年以后的6年实践中,证实了王有森教授的预见。2001年6月,敏芝异味消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保密技术项目,密级为机密,保密期十年。国家保密技术项目名单在各省科技厅都能查阅到。中药技术被列为国家机密技术不多见。机密的标准是什么?“泄密会对国家经济或国防造成重大损失的技术。”
也许,更能说明问题的是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气味医学研讨会,是由中华医学会主持召开的,中国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都派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卢嘉锡为大会题词:“研究气味科学,勇攀科学高峰”。
气味学为什么会和医学沾边?
因为空气中的气味物质绝大多数是有损健康的,植物中的气味物质绝大多数是杀菌和解毒的,动物和人的嗅觉是毒物鉴别器,是生命的守护神。“气味学使中医药学有个大发展”,这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前名誉院长唐由之说的,正是由于研究气味学而创造出了全世界第一代中药抗生素。
中药抗生素是永远不会产生抗药性的抗生素,正如植物永远不会被细菌和病毒消灭掉一样。
中药的研发潜力还需要考验吗?
 
中药抗生素比西药抗生素先进百倍
     ——中药抗生素杂谈之二
从迷信抗生素到限售抗生素,整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
没有抗生素就没有西药今日的辉煌,但是,1951年日本首次发现大肠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之后,人们就没有放松过对抗药性的警惕。人们不断发现新的抗药菌株,又发现有多重抗药性的菌株,人们试图用新品种抗生素挽回败局,又提出禁止滥用抗生素的办法来推迟抗药性产生的时间。的确,新的抗生素都是某些菌种的灭顶之灾,但是任何一种抗生素都没有成为常胜将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不起抗生素,六、七十年代,是潘金莲(即潘尼西林、金霉素和链霉素的谐称)最走红的时候,大病小病都请潘金莲帮忙,如今比潘金莲更好的抗生素使人眼花瞭乱,朝秦暮楚,移情别恋。
抗生素限售对药厂、药商、医院、患者都是一个无情棒。人菌之战的结局是细菌越战越勇,人类屡屡挫败。可悲的是人类没有找到失败的原因所在。
动物、植物与微生物三界之间维系生态平衡靠的是什么?相生相克。寄生菌与人是相生关系,致病菌与人是相克关系,菌种之间有争夺地盘的斗争——拮抗作用。西方人利用菌种间的拮抗作用研制出了抗生素,为什么菌种间的拮抗作用犹在,抗生素却失败了?原因很简单,把复合的拮抗物质提纯了,因其毒性大不提纯无法使用,提纯成单一化合物后使细菌容易适应,即产生抗药性。细菌如是,动物(包括人)也如是,农药也是单一化合物的,使用久了昆虫和细菌也同样产生抗药性。植物体内也有抗细菌病毒和抗虫、鸟、兽的物质,借此来保护自己,任何病虫害侵害的植物品种都有一定限度,也就是说再毒的植物也有它的天敌——细菌、病毒或害虫,一物降一物。植物的抗细菌抗病毒物质也可以提取成抗生素,但是从一种植物中提取不行,要用若干种搭配,每种植物都有多种次生代谢物,就称其为免疫物质吧。生物碱就是免疫物质中的一类,不同的植物所含的生物碱都不相同,但有近似的,所以某些药材可以替代,一种植物的生物碱也不是单一化合物,它们是一族,比如夹竹桃碱有七十二种化学结构相似的成份,分子结构式不同,元素相同但数量不同。把多种植物的免疫物质提取出来就可能成为全谱抗生素。
西药抗生素和中药抗生素在原理上都是利用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西药抗生素是以菌制菌,中药抗生素是以草木制菌,殊途同归。
西药抗生素和中药(植物)抗生素的性能比较:
|
性能
 
品种 |
杀
菌范围 |
抗病毒性能 |
抗药性 |
毒副作用 |
过敏性 |
消炎作用 |
止痛作用 |
解毒作用 |
退热作用 |
活血化瘀 |
治疗肿瘤 |
治疗乙肝 |
治疗艾滋病  |
稳定性 |
价格 |
生产投资 |
生产周期 |
非处方药 |
空气消毒 |
非菌性炎症 |
|
西抗  |
广谱 |
无效 |
产生 |
有 |
常有 |
无 |
无 |
无 |
弱 |
无 |
不能 |
不能 |
不能 |
弱 |
高 |
高 |
长 |
不是 |
不能 |
无效 |
|
中抗 |
全谱 |
高效 |
不产生 |
无 |
偶尔 |
有 |
有 |
有 |
强 |
有 |
能 |
能 |
能 |
强 |
低 |
低 |
短 |
是 |
能 |
高效 |
 
我的中药抗生素有七绝:
1.消肿快。对细菌、病毒引起的皮肤病有特效,跌打扭伤引起的红肿疼痛有特效,烫伤时立即涂药不起泡且止痛快,褥疮能防能治,胸腹腔手术后疤痕小。
2.退热快。对感冒、胃肠炎引起的发热20分钟退热,感冒初起当天治愈,正常人服药后体温能降0.5℃左右。
3.止泻快。肠炎痢疾当天治愈,慢性结肠炎十天治愈。
4.对昆虫叮咬止痛、止痒、消肿快。
5.对鼻塞通气快,治气管炎、哮喘疗效好。
6.治乙肝,病毒载量下降快。
7.对癌症晚期的止痛有奇效。不成瘾。
本中药抗生素是受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防腐术启示,为破译“千年古尸不腐之谜”而开始研究的。1985年研究成功,试用五年后于1992年上市,经受了十二年临床考验,从未发生过不良反应。
 
 
中药抗生素的理论
                  ——中药抗生素杂谈之三
抗生素这一名词家喻户晓,它是抗细菌感染的药物,是西药的主力军。中药成药中有抗感染类药物而不使用抗生素这一名词,在抗生素穷途末路之时,中药取而代之之势已成必然,“洋为中用”,西药之一类“抗生素”这一专用名词冠以“中药”,把中药中具有抗菌消炎功能的品种划为抗生素一族未尝不可。
本文要谈的中药抗生素不是泛指,乃是十二年前问世的“敏芝异味消”,十易其名,五次获奖。今日正式命名为“本草灭生素”。“本草”者,植物之统称,不包括动物和矿物成份。“灭生”是杀灭一切致病微生物。“素”有五种含意:①本色,白色②本来的;素质,素性,引伸为事物的基本成份;色素、毒素、因素,③蔬菜类食品,吃素,④平素,向来,⑤古代指洁白的生绡;尺素。这里的素取本来就有的基本成份之意。
新老两种抗生素的抗(灭)菌机理。
西药抗生素是以菌制菌,中药抗生素(本草灭生素为例说明之)是以植物灭细菌和病毒。
细菌是微生物界的一类,它的种类之多,超过动物和植物种类之和,它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分类按生存方式分有寄生菌和腐生菌两大类,寄生菌是指在动、植物活体内吸取营养生存繁殖的细菌,腐生菌是在死亡的动、植物体上生存繁殖的细菌。寄生菌又按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分类,非致病性细菌中有一些在特定条件下也有致病性,称为条件致病菌。细菌以其胞膜能否被特殊方法染色而分两大类,分别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按细菌外形不同分为球菌、杆菌、弧菌、螺旋菌和放线菌等。球菌的排列方式不同又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等,还有根据需氧情况分为需氧菌与厌氧菌,不一而足。细菌中的绝大多数是人类的朋友,只有少数是人类的敌人。
细菌是繁殖力极强的微小生物,只要温度、湿度适宜,又有充分营养供给,它就分分秒秒不停地繁殖后代。一个细菌单体在培养基中一昼夜能繁殖成一个菌落,其细菌数难以计算,集中在一起的细菌其中绝大多数吸取不到营养而不能繁殖了。假若我们人工把它们及时分离开来,让每个细菌能吸收到充足的营养,一个细菌繁殖的后代可以在一个月内布满地球表面。这当然只是一个假设。
再举一个大家能看得见的例子。某些鱼一次能产上万只卵,假若每个卵都孵化成鱼,第二年再产卵成鱼,就会有上亿条鱼,三年、五年之后水中就堆满了鱼。鱼是一年产一代,细菌一昼夜产千代。
细菌能获取的营养是有限的,所以就存在争夺地盘的斗争,在它的周围不允许其它菌种生存。其采取的办法是产生外毒素,使其他类菌种在它的地盘内不能存活,这就是拮抗作用,是生存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生存竞争手段被人们发现和利用后就有了抗生素,生产抗生素的方法就是人工培养某种细菌,人工提取它的拮抗物质以做药用。这种拮抗物质仅对某些细菌有效,所以抗生素能抑制或杀灭的细菌有个限度,这就是抗生素只有广谱而无全谱的根由。
有些细菌也危害植物,植物也有办法对付它们,对付办法五花八门,不同种的植物对付细菌的办法皆不同,这些对付办法通称为产生毒物,毒物的总称叫次生代谢物。何为次生代谢物?次生是相对初生而言的,初生代谢物是指维系植物自身生长和繁衍后代而必须的物质成份,次生代谢物是为了敌御细菌、病毒、动物伤害和防化学毒物的物质,每种植物都产生多种次生代谢物,中药中的有效成份就指这些次生代谢物而言。能和人体蛋白起反应的次生代谢物又叫生物活性物质。中药材中植物药材有一万一千多种,实际上可用作药材的植物不计其数,只是未被发现和利用罢了。
从植物中提取的能对抗致病微生物的天然化学物质为抗感染药物,自然可以称作中药抗生素了。只不过是人们没有称中药为抗生素的习惯。
任何一种植物的防病防虫害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中药有单方,但使用最多的是组方,中药抗生素也不例外。本草灭生素就使用了十四种中药材。它集中了杀菌最强的十四味中药材,所以它可以全谱杀菌和杀病毒。十四种中药材中含有的次生代谢物的种类超过百种,把微量的、痕量的成份计算在内,多得难以计数。这些成份中的某些成份混合后还会产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依靠目前的科技水平不可能弄清楚它的全部化学成份,多种化学成份的综合作用,细菌和病毒是无法敌御的,也许永远不能适应,永远产生不了抗药性。植物能存活到今天,足以说明它们的防病虫害的能力是强大的。虫子吃什么植物则恒吃,不吃者恒不吃,植物病害不也是类似的吗?
 
 
杀病毒是本草灭生素的强项
  ——中药抗生素杂谈之四
曾几何时,人们从谈癌色变换成了谈艾色变。一觉醒来,非典公告成了每天的头号新闻,走在大街上,戴口罩成为时髦,汽车轮子也要消毒,十三亿中国人打了一场全民预防非典的战斗,消失了二十多年的排队购物现象又出现在中药店的大门口,果子狸从人们餐桌上消失。喘息未定,禽流感又来,成千累万的鸡鸭惨遭活埋。
这些都是病毒惹的祸。
在这些传染病流行期间,抗生素无人问津,可好,政府又下了抗生素限售令,抗生素的命运如此不佳!谁让它产生抗药性!谁教它不能杀病毒!
占药品销售额20%的抗生素被下令限售,给药商带来了危机,有消炎作用的中成药倍受人们青睐。中国的先知先觉者在呼唤中药抗生素,白云山中药厂更是打着中药抗生素的大旗走出来的中药大厂。投资数亿元研发中药抗生素的有深圳的太太药业、广西的三金药业。十二年前就把中药抗生素推向市场的却是湖北省襄樊市敏芝气味科研所,产品名为“敏芝异味消”。科研所现更名为襄樊市襄城区清菁气味科研所,上市产品名称为“天惊消毒剂”。科研所名字新奇,气味科学,产品名称怪,叫异味消,消毒剂还与抗生素沾点边,都是对付细菌病毒的嘛。
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医中药被政府下令取缔,数日后就收回成命。新中国成立不久,卫生部又酝酿取缔中医中药,政令未出,被毛泽东主席发现后制止了。中医药是命运多乖。
是非典帮了中药的大忙。
中国的非典死亡率全世界最低,广州是中国非典流行的源头,发病人数也最多,而广州的死亡率也低于全国,这不是怪现象吗?说白了也不怪,广州市率先使用中药治非典,在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肯定之后才在全国推广,是中医界元老邓铁涛用中药治好了非典。
非典战役是中药、西药的大较量。
从政策上讲,中药处于劣势,非典是传染病,由传染病医院收治,传染病医院无中医立锥之地。再大的中医医院收治非典病人也是非法的。流行病会流行,流行出来谁负得了这个责任?中医只有靠边稍息。
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的文章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
中医医院收治的非典病人,没有将非典传染给医护人员;
用中药治疗非典费用最低,仅有一例花费最高是五千元,花费高的原因是西医治不好才转到中医的。而用西药治非典最低费用是五万元,最高是十万元;
全用中药治疗非典的死亡率为零;
全用中药治疗非典,病人没有后遗症,而用西药治愈的非典病人普遍出现肺部纤维化,还有部分人出现骨坏死。
人们一向认为中医是慢郎中,治不了急惊风。中国的新闻媒体对中医药介入治疗非典的消息噤若寒蝉、守口如瓶。但是在2004年4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中医药工作会议发表的会议决定中初露端倪,人们在窃窃私议“加强中医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建设”出于何意?要让中医药进入突发性流行病领域?是责其无能?还是重用?众说纷纭。现在真相大白了,战胜非典的不是抗生素,而是中药。假若非典刚出现时就交给中医治疗,还会出现恐怖现象吗?
在非典流行期间,本草灭生素不是等闲之辈,岂能袖手旁观。那时候,本草灭生素以爽得消毒剂的身份站在了预防非典第一线,爽得消毒剂是华北制药集团公司华盈公司生产销售的襄樊市襄城区清菁气味科研所研制的产品,就是本草灭生素,将它喷在空气中可以100%的杀灭冠状病毒,喷在口腔鼻腔里可以预防非典,喷在口罩上可以减少病毒的吸入。它是唯一可以进入呼吸道的高效消毒剂,被河北省防非指挥部定为预防非典专用产品,一时间供不应求,华盈公司因此被定为预防非典产品储备基地。爽得消毒剂能防也能治,只因为它身份是消毒剂,不能当药品治病,各大医院拒绝使用它治疗非典。无奈之下,到山西、四川两家收治非典病人不多的医院试用,两医院把它当作雾化剂吸入治疗,药到病除。因为是“非法用药”,医院不敢公开病案。本草灭生素成了无名英雄。当个无名英雄却也无怨无悔,名不正而言不顺嘛。
在战艾滋病的战场上屡立战功的本草灭生素发明人李德敏先生莫名其妙地成了“诈骗犯”,在全国的新闻媒体上被高耀洁骂得狗血淋头,在国外的网站上也成了千夫所指。
事情是这样的:
乔纳森·曼恩健康与人权奖得主高耀洁在了解到用鸡尾酒套餐不能治愈艾滋病以后就一口断言:艾滋病是不能治愈的超级瘟疫,用草根、树皮、白垩土治艾滋病的人就是骗钱,主张用中药治艾滋病的人被她骂作诈骗犯,用中药免费治艾滋病的志愿者更是诈骗犯,被她定为诈骗犯的就有812人之众,在中央电视台,她拿出信件作证,中央电视台面对面主持人王志肉麻地吹捧她。812名诈骗犯的罪魁祸首是李德敏,因为他义务治疗艾滋病最积极,最受艾滋患者尊敬。一旦被他的中药攻克了艾滋病,高耀洁的“超级瘟疫不可根治”的预言就破产了。一个人权奖得主不惜以侵犯众人的人权为代价保卫自己的桂冠。真可谓贼喊捉贼的高手。本来就是外国人豢养的走狗攻击中医中药毫不奇怪,奇怪的是有那么多记者、小报、网站和电视台也呐喊助威,疯狂到歇斯底里的程度。是否可以认为中医中药在不少中国人心目中本来就是愚昧、落后、封建、糟糠和历史垃圾。
艾滋病是传染病,中医介入本来就不合法,被骂、被逐“罪”有应得。很是遗憾,这些“诈骗犯”执迷不悟,坚持免费送医送药到底。
终于有一天云开日见,科技部派调研组到艾滋病村调查,发现艾滋病病人拥戴那些“游医、骗子”,当地政府也欢迎远道而来的义务医生。于是,中国中医药战略课题组和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课题组把调查到的情况写成材料向科技部汇报,科技部领导非常重视,又向吴仪副总理汇报,吴仪批示:“要组织民间中医参与防治艾滋病工作。”卫生部佘靖副部长兼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亲临周口市,当面听取了民间治艾代表的汇报。
中医药在治艾领域才有了一席之地。今年,国家组织中医药工作者在五省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试点。据说,明年的试点将扩大到十一个省市。
本来,《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中早就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提倡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工作”。政策在先,《行动计划》把中医治疗艾滋病摆在了首位,其次才是中西医结合,没有单独提西医。新闻媒体对政策应该是敏感的,《行动计划》在他们的心目中应有一定地位吧?为什么对响应政府号召的中医药工作者恨之入骨、切齿咒骂呢?李德敏对高耀洁污蔑民间中医义愤填膺、拍案而起,走向法庭怒告高耀洁攻击政府政策,侵犯人权。法庭无视法律,宣告高耀洁攻击的是(泛指)多数人,没有指明某一个人而无罪。有功的中医获罪,法院不维护法律,中医药工作者的人权不保,何谈建功立业!
事实胜于侮骂,“诈骗犯”的头号人物、“高明”“优秀”的“诈骗犯”李德敏名列为民间七路治疗艾滋病工作者的名单之中,卫生部副部长请他当面汇报。高耀洁及一帮追逐者的叫骂未损他一根毫毛。
艾滋病在中国净土上流行了十年之后,从一人发展到84万之后,中医药终于光明正大地走上历史舞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担负起历史使命。
最后还要告诉大家,李德敏所在的当地政府——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政府已经成立了中医药救治艾滋病攻关小组,用本草灭生素开展免费治疗艾滋病活动,行动就在2004年12月开始,这一行动必将验证中药抗生素在治疗艾滋病中的作用。让高耀洁这个艾滋病病人的“救世主”向隅而泣吧!
喜讯还在后面。英籍华人梁文生、台商吕威汉和李健玮先生在社会叫骂李德敏的声浪中,头脑冷静,从反面分析得出结论“敢于到世界闻名的艾滋病村义务送药者必身怀绝技,敢于把世界名人告上法庭的人非等闲之辈。”他们远隔重洋来到湖北省襄樊市李德敏家中,洽谈开发治艾中药事宜。他们为什么敢于和全国闻名的“诈骗犯”做生意、谈合作?因为他们能读懂中国的小报和网站,他们是勇敢者,专和勇敢者合作。目前,英、台、中三方代表已在杭州注册“中外合资宏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支持李德敏把本草灭生素开发出来。同是炎黄子孙,华侨和台胞把弘扬中医药文化视为己任,技术加资金,如虎添翼。敢于在新药未做出正式临床之前就投入资金的人才是弄潮儿。他们不盲目,去过文楼村,也走访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课题组,胸有成竹,志在必得,曙光就在眼前。
不是艾滋病消灭人类,而是人类消灭艾滋病。自从美国人发现第一例艾滋病已有二十一年,二十一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那些被艾滋病不可战胜论吓破胆的高耀洁医学教授之流睁大眼睛,看一看中医药再创的辉煌吧!
 
 
                        两件遗憾事
                             ——中药抗生素杂谈之五
山西省大同市某企业一姑娘,年方二八,其父为国营大企业的处长,企业兴旺,收入颇丰,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妻贤女孝,其乐融融。常言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女儿忽觉眼睛有些不适,也未介意,谁料日甚一日,疼痛难忍,眼球渐渐突出,这才吓坏了一家人。赶赴北京大医院诊治,医生疑为恶性肿瘤,急需手术治疗。父女将信将疑,一连跑了三家大医院,门诊医生好像事先串通了一样,诊断印象和治疗手段同出一辙,化疗和放疗皆不适宜,动手术吧得摘下眼球,清除膈膜上的肿瘤后再植入眼球,视力不能恢复,自己的眼球变成义眼。
保眼不能保命,保命不能保眼,两难之间难以决择。女儿眼痛,父母心痛。
处长有一好友在同一单位工作,皆姓张,也是处长,平素过往甚密,朋友岂能袖手旁观,进言道:我有个好友家在襄樊,他研究的中药曾在北京某制药厂肿瘤实验室做过消除癌症试验,效果很好,您愿否一试。
饥不择食,有病乱投医,病人一家立即同意,因为治疗方法很简单,用两层8×8cm纱布,中间剪成眼形孔,醮药水后敷眼眶上,一日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再用水将药水稀释10-15倍后滴鼻。用药后疼痛缓解,肿胀渐消,两月余霍然若失,姑娘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又闪烁出青春的光芒。一家人商量着用什么礼物谢我。我告诉我的朋友,我不收礼,只想要姑娘在北京的检查病历。朋友告知其家人,回答说:“治好后还需要带病历到北京大医院复查,眼下非典流行,不便出门。”
半年过后我又提到此事,经朋友转达,回答说:姑娘年轻,又有好工作,一旦将病历宣扬出去会影响前途。
我的朋友气愤异常,把患者父亲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告诉我,要我直接说服张处长。我当然不会打电话,帮人帮到底,施恩不图报。唯一遗憾的是连病历复印件也得不到,对药物研究者来说,试验资料比黄金还贵重。
还有一件遗憾事,发生在1995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抗生素厂有位总工程师、研究员王彩芬教授,觉得我的药酒(本草灭生素)杀菌效果非常神奇,便联想到治疗癌症,恰好厂里就有肿瘤实验室,何不一试?与实验室工作人员一商量,就行动起来。
试验方法是:将离体肿瘤组织一分为二,一半在本草灭生素中浸泡20分钟,浓度为1/20(1份药酒,19份生理盐水),再将两块肿瘤组织同时放入培养基中,观察20天,经浸泡的一块体积和重量无变化,而未经浸泡的一块明显增大,二者的细胞形态无改变。王教授通知我去她的办公室,兴奋地说:“你的本草灭生素真神奇,稀释20倍能抑制癌细胞生长。”我当场拨通了当时的卫生部陈敏章部长的电话,王教授将此试验结果向部长作了汇报,陈部长向我们祝贺,又安排在某肿瘤医院工作的肿瘤专家孙院士做体表癌症临床试验。我和孙院士先后两次讨论治癌方案。
多日后,孙院士沮丧地告诉我,他们的院长怕冒风险不同意做试验,说除非有新药证书。我解释说:该药是经过批准的皮肤粘膜消毒剂,敷在皮肤上何碍?孙院士摇头苦笑,“谁知道领导是怎么想的。”
八年过去了,我始终没想明白,可以喝的药水,搽在皮肤上会有什么风险。领导者的思想方法为什么和老百姓不一样。
一个民间中药研究者,没有自己的医院,就好象没有双腿,寸步难行啊!
有药证的化疗药物,使患者脱发、白细胞减少,谁负责任?放射疗法治好了多少癌症,谁人评说?
中药举步维艰,谁之过也?
|